来源:上海证券报
随着ETF赛道竞争日益激烈,产品辨识度成为基金公司的重要关注点。近期,多只ETF更改场内简称或扩位证券简称。业内人士认为,除了清晰的产品特征和定位,未来基金公司能否结合自身投研特色,布局好细分赛道,或将是冲出竞争重围的关键。
(相关资料图)
华夏基金近日公告称,自1月9日起,旗下华夏创业板动量成长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场内简称由“创成长ETF”变更为“创业板成长ETF”,该简称将适用于交易、申购赎回及行情展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10日,近一个月来已有7只基金更改场内简称或扩位证券简称。
易方达基金年初也公告称,自1月6日起,旗下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成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的扩位证券简称由“科创板50ETF”变更为“科创50ETF易方达”。
此外,还有泰康基金旗下“公共卫生健康ETF”变更为“泰康公卫健康ETF”,“智能电动车ETF”变更为“泰康智能电车ETF”;兴业基金旗下“兴业沪深300ETF”变更为“300指数ETF”等。
ETF的场内简称较为相似,令不少基民投资时感到困惑。比如景顺长城创业板50ETF和华安创业板50ETF,其场内简称分别为“创业50ETF”和“创业板5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场内简称均为“沪深300ETF”。
“许多ETF产品的原有场内简称无法区分不同产品的特征,经过修改,简称里往往包含更多关于基金管理人、投资方向、市场热点词汇的描述,有利于提高产品‘辨识度’,从而便于基金公司宣传、提高产品销售规模。”凯石财富人士分析称。
华夏基金也表示,近日之所以将旗下“创成长ETF”更名为“创业板成长ETF”,是考虑到这是目前市场中唯一一只以创成长指数为标的ETF产品。与创业板指和创业板50指数成分股相比,创成长指数成分股的风格更明确聚焦高成长、弹性个股,改名更有利于体现其定位。
近两年来,ETF数量大幅增长,行业迎来蓬勃发展。据凯石财富统计,2022年末,ETF规模超过1.5万亿元,约为2020年末的1.4倍。同时,去年末的ETF数量达到2020年末的2.2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ETF也出现了优胜劣汰。据Choice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有近90只ETF(含联接基金)清盘,但ETF中的少数“巨无霸”产品,规模却超过500亿元。
上述凯石财富人士认为,未来随着ETF赛道拥挤度逐步加大,基金公司的竞争重点将落在更具差异化的细分赛道,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结合自身投研特色、布局好细分赛道,或许才是冲出竞争重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