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西部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中西部就业的农民工数量也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562万人,比上年增加311万人,增长1.1%。其中,本地农民工12372万人,比上年增加293万人,增长2.4%;外出农民工17190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增长0.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增量看,增加的部分主要是本地农民工,这也说明农民工就近就业的比例越来越高。
在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7061万人,比上年减少69万人,下降1.0%;省内流动10129万人,比上年增加87万人,增长0.9%。
从输入地看,流向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民工人数增长较快,流向东北地区的农民工减少。其中,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15447万人,比上年增加9万人,增长0.1%;在中部地区6771万人,比上年增加200万人,增长3.0%;在西部地区6436万人,比上年增加156万人,增长2.5%;在东北地区843万人,比上年减少51万人,下降5.7%。
相比农民工数量下降的东北以及增长较小的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农民工数量增长较快。尤其是中部地区,去年农民工数量增加了200万人,增速位列第一。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随着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综合成本提高,不少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很多人口大省近年来承接了大量的产业转移落户,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机会增多,这些人可能留在当地就近就业,就近就业可以更好照顾家庭。
其中,2022年末,安徽全省常住人口6127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人,增长0.23%。江西2022年末常住人口4527.98万人,比2021年末的4517.40万人增加10.58万人,增长0.23%。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麻智辉此前对第一财经分析,江西以前外出人口较多。近年来,江西经济增速比较快,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江西加大了承接了东部产业转移的力度,江西承接了较多的大项目、大的产业链。同时,江西这几年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在GDP中的占比明显提升。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叠加近几年疫情影响,有不少外出人口回流到家乡创业或就近务工。
重庆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重庆流出市外人口稳定回流,流出市外人口规模由2021年的412.56万人减少至2022年的403.53万人,减少2.2%,自2013年以来连续9年保持流出市外人口规模减少态势。同时,市内跨区县、跨乡镇街道流动人员保持较快增长。市内流动人口达1139.76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64.6%,比2021年增加16.21万人,增长1.4%。这表明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倾向于在市内流动。
中小城市研究院院长牛凤瑞对第一财经分析,过去中西部农民工到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比较多,近年来农民工就近就业的比例越来越高。这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变化的必然现象。
牛凤瑞说,现在中西部的中心城市如武汉、长沙、郑州、成都、重庆、西安、合肥等快速崛起,经济总量越来越大,这些地方周边地区的农民工不一定要到东南沿海就业,家乡附近的中心城市就业机会也多,工资也不会比到东南沿海少多少,而且外出成本大幅下降,又方便照顾老人和子女。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不断提高。报告显示,2023农民工平均年龄42.3岁,比上年提高0.6岁。从年龄结构看,40岁及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为47.0%,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41~50岁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3.8%,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9.2%,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从农民工的六个主要就业行业看,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比重为27.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从事建筑业的比重为17.7%,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比重为12.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比重为6.8%,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从事住宿餐饮业的比重为6.1%,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比重为11.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下降幅度较多,与去年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有关。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2895亿元,比上年下降10.0%。202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3583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4.3%。商品房销售额133308亿元,下降26.7%。
学历方面,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民工占比不断提高。报告显示,在全部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0.7%,小学文化程度占13.4%,初中文化程度占55.2%,高中文化程度占17.0%,大专及以上占13.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目前约每7个农民工中就有1个念过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